久热免费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特黄色视频,欧美怡红院,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十八,中日韩毛片,极品美女免费高清色视频

13305361563
當前位置:濰坊信息網  -  本地文章  -  衣食住行

濰坊又添18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附詳細介紹)

2021/3/3 7:48:35

來源:城市濰坊

評論:0

瀏覽量:908

近日,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印發《關于公布濰坊市第六批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通知》,決定命名18處紀念設施為濰坊市第六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具體名單如下:

濰坊市第六批

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單

(共18處)

濰坊博海學校家風家訓教育館(寒亭區)

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壽光市)

安丘市景芝鎮歷史文化展館

安丘市大盛鎮歷史文化展館

高密市濱北學校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基地

紅高粱抗戰紀念館(高密市)

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昌邑市)

濰坊僑史館(昌邑市)

徐邁事跡陳列館(昌邑市)

中共昌邑縣委舊址(保衛渤海走廊斗爭史館、張智忠故居)

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支隊舊址紀念館(臨朐縣)

臨朐縣花園河村史館

臨朐縣最早基層黨組織紀念館

昌樂縣黨性傳承中心

昌樂一中海軍航空館

濰柴科技展館(高新區)

高新區新城街道發展館暨黨性教育基地

濰坊濱海黨性教育基地

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一睹它們的風采吧

1

濰坊博海學校家風家訓教育館(寒亭區)

為探索學校、家庭、社會“三融合”教育途徑,濰坊博海學校創辦此館。教育館內設展廳16間,匯集了24位中國古代名人家風家訓、師生優秀家風家訓,旨在以學校教育為基礎、以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為補充,通過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家教文化,突出家訓家規家風建設,強化家庭教育功能,為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搭建平臺。

2

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壽光市)

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位于壽光市雙王城生態經濟園區,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布展面積3000平方米。展館分為風云激蕩、起義壯舉、東征西進、征戰四方、紅色蘆蕩等六個展廳,以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與八支隊征戰歷程為時間軸線,充分利用主題雕塑、大型浮雕、場景復原、大型半景畫,結合聲光電與多媒體等程控技術,重點展現了壽光的英雄兒女慷慨赴國難、熱血浴中華的無畏精神,展示中國共產黨力挽狂瀾、拯救民族危亡的壯麗篇章。

3

安丘市景芝鎮歷史文化展館

景芝鎮歷史文化展館建成于2017年,位于景城社區二樓,建成面積200平方米。該館以景芝革命、建設和改革為主線,集中展示了景芝鎮在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各項成就,既有濃厚的歷史積淀,又要強烈的時代氣息。重溫那些血與火的歷史,回顧以往取得的成就,更加激勵全鎮黨員、干部加強學習教育,團結帶領全鎮人民凝心聚力,邁向新征程。

4

安丘市大盛鎮歷史文化展館

大盛鎮歷史文化展館位于安丘市大盛鎮駐地金湖社區,黨校一樓,占地面積250余平方米。該館展覽共分六大部分。一是大盛的歷史沿革與發展;二是推動大盛發展的重大事件與重要人物;三是大盛的風土人情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四是大盛的桑蠶文化;五是大盛優品展示;六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大盛取得的成就;七是黨建。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展現,又有近現代取得的成就展示,讓歷史激勵人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5

高密市濱北學校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基地

高密市濱北學校是2017年9月在高密一中原址上成立的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她的前身是成立于1945年烽火年代、以培養抗日干部培訓班為基礎的濱北中學。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基地主要組成部分為學校區域內的德式建筑和學校黨群服務中心一樓和二樓的展廳。一樓展廳生動呈現黨的歷次代表大會紀實。二樓展廳以國史、黨史、校史為主線,以“修身塑品,紅根鑄魂”為育人思想,闡釋濱北學校從建校開始就具備的紅色使命和紅色基因。

6

紅高粱抗戰紀念館(高密市)

紅高粱抗戰紀念館為雙層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是以展示孫家口伏擊戰遺留物品為主的愛國主義教育展館,共展出抗戰時期文物一千余件,其中包括日軍將領披風、指揮刀等。孫家口伏擊戰發生在高密東北鄉,在電影和電視劇《紅高粱》中都有體現,伏擊戰發生在1938年4月16日,共擊斃日軍39名,其中包括中將中岡彌高,此役轟動膠東半島,受其鼓舞,之后山東大地抗日武裝星火燎原。

7

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昌邑市)

渤海走廊革命斗爭陳列館是昌邑市渤海走廊黨性教育基地主體展館和濰坊市“使命·擔當”黨性教育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展陳面積2650平方米。展館以抗日戰爭渤海走廊革命斗爭史為主線,綜合運用版面說明、實物展陳、視頻播放、場景還原等多種形式,生動再現原昌邑、濰縣、壽光三縣北部地區黨政軍民以鮮血和生命保衛渤海走廊的烽火歷程。

8

濰坊僑史館(昌邑市)

濰坊僑史館是山東省首個以僑鄉、僑史、僑胞為題材的展館,占地面積1760平方米,建筑面積830平方米,收集展覽相關生產生活用具、票據、證件、書信2000余件。僑史館分僑史廳、僑鄉廳、僑胞之家三大板塊,本著研究歷史,傳承文化,弘揚精神的宗旨,以清末民初至新中國成立為前期僑史節點,從不同側面和角度,真實的復原再現了濰坊廣大僑胞的衍徙歷程,反映了華僑華人不畏艱難、涉洋拼搏的精神風貌。

9

徐邁事跡陳列館(昌邑市)

徐邁事跡陳列館位于昌邑市柳疃鎮太平集村,建于2018年,建筑面積約330平。展館根據徐邁同志的事業軌跡,設計了胸懷報國志向、奔向圣地延安;黨性重于生命、舍身轉移檔案;對工作極端負責、永葆革命熱情;對學習毫不放松、歷練思想修養;對自己嚴格要求、一生干凈清白;對別人無私關懷、從不計較得失;繼承優良傳統、擔當復興使命7個板塊,講述了徐邁同志對黨忠誠、熱愛事業、廉潔擔當的一生。

10

中共昌邑縣委舊址(保衛渤海走廊斗爭史館、張智忠故居)

昌邑市根據史料記載和家人回憶,在原址復原建設了中共昌邑縣委舊址、張智忠故居。整合卜莊鎮境內發生的革命史實建設保衛“渤海走廊”斗爭史館。卜莊鎮集東村是昌邑縣第一任縣委書記、革命烈士張智忠的家鄉。革命戰爭年代,卜莊鎮處在昌濰抗日根據地的核心地帶,曾建立了抗日戰爭時期昌邑縣第一個地下黨小組——西董支部、組建昌邑縣首屆縣委、昌濰聯合縣委、中共膠北特委、昌濰中心縣委等地下黨組織,組建抗日宣傳隊、秘密交通站、武裝力量開展敵后斗爭。

11

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支隊舊址紀念館(臨朐縣)

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支隊舊址紀念館坐落于臨朐縣五井鎮茹家莊社區,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650平方米。1938年11月,八路軍魯東抗日游擊第八支隊進駐五井暖水河一帶。1939 年 8 月,八支隊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一支隊后,在司令員馬保三、政委周赤萍、副司令員錢鈞率領下再度進駐五井,駐扎在茹家莊村。1940年,在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支隊的大力支持下,臨朐縣抗日民主政府在茹家莊成立。五井人民跟隨中國共產黨,積極投身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有139名烈士英勇犧牲。

12

臨朐縣花園河村史館

花園河村史館建成于2018年,分設村史溯源、紅色記憶、軍人風采、紅色故事、愛國教育、鄉風文明等板塊,充分弘揚發揮愛國主義思想,紅色氛圍尤為濃厚。通過對村莊歷史變化的認知以及黨在建設發展農村的過程中的作用和功績,讓年輕一代人更加緊密的團結在黨的領導下,為建設家鄉做出貢獻。

13

臨朐縣最早基層黨組織紀念館

冶源街道趙家樓村是臨朐縣最早基層黨組織誕生地,原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高啟云、原中共臨朐縣委書記高奮皆為趙家樓村人,二人于1936年7月在趙家樓村建立臨朐縣最早的基層黨組織——趙家樓村黨支部。冶源街道黨工委通過對趙家樓村紅色歷史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展示,按照“修舊如舊,尊重歷史”的原則,新建紀念館、紅色廣場及相關配套設施,建成了臨朐縣最早基層黨組織紀念館。

14

昌樂縣黨性傳承中心

黨性傳承中心位于朱劉街道朱劉店社區,利用原朱劉店小學校舍改造建設,總占地面積1600㎡,其中,室內展廳占地800㎡。共分為11個展廳,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光輝歷程,回望初心。主要介紹中共昌樂縣地方黨組織的光輝歷程。第二板塊,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分為思想引領和砥礪前行兩個專題,主要介紹昌樂的發展。第三板塊,黨性體檢,淬煉修心。

15

昌樂一中海軍航空館

昌樂一中海軍航空館于2018年10月2日正式開館,是該校海軍航空實驗班學員第二課堂學習教育、心理訓練、飛行模擬和文娛活動場所。整個場館以海軍藍為主色調,分為序廳和文教展示廳、互動體驗廳、視聽活動廳、院士將軍廳、海軍文化展示廳、休閑會議廳等7個功能區。自開館至今,已接納全國各地教育同仁和縣域中小學學子共計30000余名前來考察學習。學校先后被教育部評選為全國中小學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和國防教育示范學校。

16

濰柴科技展館(高新區)

濰柴科技展館始建于2013年,后于2018年進行升級改造。展館占地面積5310平方米,分為“紅色回顧、超越引領、高端發動機、傳動系統、整車整機、智能物流、物料搬運、游艇、智慧濰柴和創新發展”等10大展示單元。伴隨著偉大祖國前進的鏗鏘步伐,濰柴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當你置身于這座現代化科技展館,仿佛能聽到中國裝備制造業走向世界的強勁吶喊和堅實腳步,仿佛能體悟到濰柴人用濰柴夢助推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烈責任和頑強斗志。

17

高新區新城街道發展館暨黨性教育基地

新城街道發展館暨黨性教育基地,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于2018年12月份建成,為全市最大的街道發展館暨黨性教育基地。發展館分為6大主題展區,包括“時空隧道”、習語板塊、黨建廳、經濟廳、社會治理廳、文化惠民工程板塊等,用798個工作場景,展示新城27年來的發展史,通過回顧新城的過去、審視新城的今天,展望新城的未來。

18

濰坊濱海黨性教育基地

濰坊濱海黨性教育基地位于濰坊濱海區,建筑面積為1400平方米,主體分為一展館、一平臺、一中心,主體展館內設四大主題展區、兩個特色展廳、一條紅色長廊,外加黨性教育云平臺和黨性體檢中心。全館以濱海紅色歷史為起點,以時間年輪為軸線,圍繞 “濱海精神”和濱海共產黨人16種優良作風的精神譜系,向大家展示濱海傳承紅色基因的歷史,見證濱海從鹽堿荒灘到現代新城的偉大變遷。該基地既是全省第一家采用5G技術實現線上線下共同開展黨性教育的場館,同時也是全省首創“三館融合”的綜合性黨性教育基地。

來源:濰坊發布

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此條信息!
發布評論:
評論內容:
驗證碼:
點擊更換圖片
看不清?換一張
13305361563
  • Q Q: 2623470208
  • 微信: wfjiazhengwang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濰坊信息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濰坊信息網  |  
網頁內的所有信息均為用戶自由發布,交易時請注意識別信息的虛假,交易風險自負!網站內容如有侵犯您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舉報信息、刪除信息聯系客服
ICP證:魯ICP備18047530號  

魯公網安備 3707020200029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