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热免费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特黄色视频,欧美怡红院,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满十八,中日韩毛片,极品美女免费高清色视频

13305361563
當前位置:濰坊信息網  -  本地文章  -  衣食住行

城市簡介----濰坊

2021/5/16 7:03:01

來源:董蘇北

評論:0

瀏覽量:2300

濰坊,古稱“濰縣”,又名“鳶都”,位于山東半島的中部,山東省下轄地級市,與青島、日照、淄博、煙臺、臨沂等地相鄰。地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是半島城市群地理中心。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經濟區的重要交匯處。是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和發展活力的新興經濟強市。

濰坊市總面積15859平方公里,約占山東省總面積的10%,居山東第二位。轄4區6市2縣。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性氣候。濰坊2018年度全市完成GDP總量6516.78億元,居地級市排名山東第4位,全國第32位;2017年度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第46名;

濰坊自秦朝便成為京東古道的重要樞紐,明清以“二百只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繡花機,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1904年在德國殖民者的提議下,濰坊開埠。濰坊同時也是中國風箏文化的發祥地,國際風箏聯合會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國際風箏會”的固定舉辦地點。還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風箏、木版年畫的產地和染散地,又被稱為“世界風箏都”。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城市簡介----濰坊

風箏之都----濰坊

夏商代,境內有斟灌、斟鄩、寒、三壽等封國。

周初,武王封邦建國,封太公望于齊,都營丘(昌樂境內)。

春秋時期,市轄區曾分屬齊、魯、杞、莒等國。戰國時期,現境大部屬齊,五蓮、諸城等地屬魯。

秦朝,濰坊境當時分屬膠東、臨淄、瑯琊3郡。

西漢,市境為青、徐2州刺史部所轄,分屬北海、瑯琊、齊3郡和甾川、高密、膠東3國,共53縣。

東漢,濰坊市境當時屬北海、樂安、齊、瑯琊4國,為青、徐2州所轄。

三國時期,市境當時為魏國地,屬青、徐2州,北海、齊2國,樂安、城陽、東莞3郡,共20縣。

兩晉、十六國時期,市境內有后趙、前燕、前秦、后燕依次占據。至400年(東晉隆安四年),地歸南燕,其政區建置,皆相因襲。282年(西晉太康三年)的穩定時期,市境屬青、徐2州,北海、樂安2國,城陽、東莞2郡。

南北朝時,濰坊市境,南朝地歸劉宋,北朝地屬元魏。

隋朝,市境屬北海、高密、瑯琊3郡。

唐代,以741年(唐開元二十九年)的行政建置為準,市境屬河南道,青、密2州。

北宋,市境屬京東東路,青、濰、密3州。

金,市境當時屬山東東路,置益都府及濰、密2州。

元,市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

明,市境置青州、萊州2府,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清,市境為青州、萊州、沂州3府所轄,屬山東省。

中華民國時期,市境內當時的濰縣、昌邑、高密、益都、壽光、昌樂、臨朐、安丘、諸城9縣屬膠東道(駐煙臺)。

1925年(民國14年)改劃萊膠道、淄青道。市境內當時的濰縣、昌邑、高密、安丘、諸城、昌樂6縣屬萊膠道;壽光、益都、臨朐3縣為淄青道所轄。

城市簡介----濰坊

濰坊夜景

1927年(民國16年),市境各縣(市、區)均直屬山東省。

1943年,市境內當時的高密縣屬膠東行政區南海專署區;臨東、臨朐、安丘、淮安4縣屬魯中行政區沂山專署區;益都縣屬魯中行政區魯山專署區;昌邑、壽光2縣及壽濰直屬區屬清河行政區清東專署區;藏馬縣屬濱海區濱中行署區(相當專署),諸莒邊屬濱海區濱北行署區;益壽臨廣四邊辦事處直屬主任公署。

1945年8月,山東省政府成立,市境內當時的濰北、濰南、昌北、昌南4縣屬膠東行署西海專署區;膠高縣屬膠東行署南海專署區;臨東、臨朐、安丘、淮安4縣屬魯中行署沂山專署區;益都縣屬魯中行署魯山專署區;濰縣、壽光2縣及益壽臨廣四邊屬渤海行署第五專署;高密、諸城2縣屬濱海行署第一專署(濱北);藏馬縣屬濱海行署第二專署。

1946年春,市境內當時的昌邑、濰縣、濰南、昌南4縣屬膠東行署西海專區,膠高縣仍屬南海專區;臨朐、淮安、安丘、昌樂、益都5縣屬魯中行署第三專署(沂山區);壽光、益壽2縣及羊角溝市屬渤海行署第三專署(清河區);諸城、藏馬、高密3縣屬濱海行署第一專署(濱北區)。

1947年5月12日五蓮縣建立,屬膠東行署濱北專署。

1948年4月27日濰縣解放,4月29日濰坊特別市。1949年6月,濰坊特別市改稱濰坊市,仍為省轄市。

1948年6月,昌濰專區建立,駐昌樂。轄昌樂、濰縣、安丘、壽南、益臨5縣。

1948年12月,省直轄之益都縣劃歸昌濰專區。次年7月專區機關遷駐益都。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濰坊市域1949年到1988年,地專級行政建置主要為昌濰專區、昌濰地區、濰坊地區、濰坊市,以下領縣。

行政區劃

城市簡介----濰坊

1950年,濰坊市撤銷;1959年又重建濰坊市,為縣級市,屬昌濰專署。

1949年6月,魯中南三專署所轄之濰安、丘南、臨朐3縣劃歸昌濰專區。

1950年5月25日昌濰專區駐地由益都遷至濰坊,原膠東區西海專署所轄之昌邑、昌南、濰北3縣,及渤海區清河專署所轄之壽光、益壽2縣劃歸昌濰專區。

1952年7月,撤銷益臨、益壽、濰安3縣。

1953年7月24日原淄博專區所轄之臨淄縣劃歸昌濰專區。同時撤銷濰北、丘南、壽南3縣。

1955年3月,博山縣由淄博市劃入昌濰專區。同年撤銷羊角溝直屬區并入壽光縣,1956年,膠州專區撤銷。其所轄之膠縣、膠南、藏馬、五蓮、諸城、高密6縣及萊陽專區的平度縣一并劃入昌濰專區。同年,藏馬縣撤銷,昌南并入昌邑縣。

1958年10月,濰縣并入濰坊市(縣級),博山劃歸淄博專區,臨淄并入益都縣,膠南、膠縣劃入青島市。

1961年,膠南、膠縣復歸昌濰專區。臨淄、濰縣恢復原建制,仍屬昌濰專區。

1967年3月13日,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轄濰坊市(縣級)和益都、昌邑、高密、諸城、昌樂、臨朐、壽光、安丘、濰縣、五蓮、平度、膠縣、膠南、臨淄14縣。

1969年12月,臨淄縣劃歸淄博市。

1977年增設黃島區,屬昌濰地區。

1978年膠南、膠縣及黃島區劃歸青島市。昌濰地區時轄:濰坊市(縣級)和益都、昌樂、安丘、臨朐、濰縣、壽光、昌邑、高密、諸城、五蓮、平度11縣。

1981年7月,昌濰地區改名濰坊地區,所轄縣(市)不變。

1983年10月,撤銷濰坊地區建制,改建省轄(地專級)市,沿用濰坊名稱,實行市管縣體制。同時,平度縣劃歸青島市,原濰坊市(縣級)和濰縣析置為濰城、寒亭、坊子3個區,益都、壽光、昌樂、臨朐、昌邑、高密、安丘、諸城、五蓮9縣。

1986年3月撤銷益都縣,設立青州市;1987年7月撤銷諸城縣,設立諸城市;1992年五蓮縣劃歸日照市;1993年6月撤銷壽光縣,設壽光市;1994年1月撤銷安丘縣,設安丘市;1994年5月撤銷高密縣,設高密市;1994年5月,由濰城、寒亭劃出部分村,增設奎文區;1994年6月撤銷昌邑縣,設昌邑市。

至2018年,濰坊市轄濰城區、奎文區、坊子區、寒亭區,青州市、諸城市、壽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以上均為縣級市),昌樂縣、臨朐縣4區6市2縣。另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保稅區、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4個開發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濰坊市位于山東半島東部,地跨北緯35°32'至37°26,東經118°10至120°01。南依泰沂山脈,北瀕渤海萊州灣,東與青島、煙臺兩市相接,西與東營、淄博兩市為鄰,地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直線距離西至省會濟南183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

地形

濰坊南高北低,南部低山丘陵區,總面積15646平方千米,占濰坊市總面積的35.6%。分布于西南和南部,海拔100~~200米以上,西南部為泰山山脈的魯山和沂山北麓,海拔最高,是濰坊主要河流發源地。地勢最高點是臨朐沂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023米。東南部為嶗山山脈的余脈。中部洪積、沖積平原區,面積6597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41.6%。是由彌河、丹河、白浪河和濰河的長期沖積而形成的。主要分布于中部和東部,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海拔7~100米。北部濱海地區面積3516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22.8%。該地區北臨萊州灣,地勢低平,海拔在五米以下。沿海灘涂廣闊。

氣候

市域處北溫帶季風區,背陸面海,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型。其特點為: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春季風多雨少;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濕大;秋季天高氣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風頻吹。年平均氣溫12.3℃,年平均降水量在650毫米左右。

自然資源

濰坊自南至北分布著棕壤、褐土、潮土、礦姜黑土和鹽土5大土類。濰坊處于中國東部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和第二沉降帶的銜接部位,已發現金、銀、鐵、煤、石油、藍寶石、重晶石、沸石、膨潤土、花崗巖等礦產種類58種,已探明儲量的36種,開采利用的42種,有12種礦產儲量居全省首位。

人口民族

城市簡介----濰坊

2018年山東濰坊市全市常住人口936.3萬人,戶籍人口908.0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57391人,增長7.7%,合法生育率97.5%,出生人口性別比105.8。

家庭戶人口: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269.39萬戶,家庭戶人口為908.01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37人減少了0.22人。

性別構成:濰坊市常住人口中,男性為487.04萬人,占總人口的50.63%;女性為448.58萬人,占總人口的49.3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01.86上升為102.56

經濟概況

2018年濰坊市生產總值(GDP)完成6516.7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0.52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2166.17億元,增長11.7%,其中工業增加值1952.43億元,增長12.0%;第三產業增加值1455.74億元,增長10.5%。三次產業比重由2011年的10.14:55.38:34.48調整為9.73:53.99:36.28。

2018年完成生產總值(GDP)6516.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3.1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2297.4億元,增長11.5%,其中工業增加值2063.2億元,增長11.7%;第三產業增加值1690.2億元,增長11.4%。三次產業比重由2017年的9.73:53.99:36.28調整為9.8:51.97:38.23,三產比重提高1.95個百分點。

農業

2017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7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2%。

濰坊市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204.6萬畝,與2015年基本持平,2016年糧食總產量552.0萬噸,增長3.4%;棉花產量4.9萬噸,減少2.4%;油料產量24.4萬噸,減少2.7%;烤煙產量3.8萬噸,增長29.1%;蔬菜產量1153.0萬噸,增長2.1%;水果產量89.5萬噸,增長1.2%。

2017年,糧食及經濟作物生產總體平穩。據抽樣調查,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085.1萬畝,減少1%,全年糧食總產量456萬噸,減少1.8%;棉花產量2.5萬噸,減少30.5%;油料產量20萬噸,減少6.1%;烤煙產量2.5萬噸,減少9.7%;蔬菜產量1235.9萬噸,增長3%;水果產量80.8萬噸,減少7.9%。

林業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造林31.6萬畝,四旁植樹2816萬株,中幼林撫育45萬畝,育苗28.7萬畝。全市森林面積達589.6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479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35.5%。

畜牧業生產增勢放緩。全市肉類總產量133.8萬噸,減少4.6%;禽蛋產量25.7萬噸,增長3.6%;奶類產量25萬噸,減少3.5%;大牲畜年末存欄35.8萬頭,減少5.6%;生豬年末存欄424萬頭,減少9.6%;家禽年末存欄10618.5萬只,減少4.4%;生豬出欄806.3萬頭,減少4.5%;家禽出欄43380.6萬只,減少6.3%。

漁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市漁業總產值達到49.6億元,按可比價增長9.2%。水產品總產量60.1萬噸,增長0.2%。

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380萬千瓦,增長0.6%;聯合收獲機24884臺,增長2.1%。全年共完成機耕面積964萬畝,機播面積1492萬畝,機收面積1356萬畝,機耕水平、機播水平、機收水平分別達到98.5%、89.6%和81.5%,耕播收綜合機械化水平90.7%。

工業

2018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848家,工業增加值增長8.4%。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加值減少1.3%,集體企業增加值增長13%,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9.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4.5%。按輕重工業分,重工業增加值增長8.2%,輕工業增加值增長8.7%。2015年,全市統計范圍內的221種主要產品中,有141種主要產品生產量同比增加或持平,占63.8%。大型拖拉機、初級形態塑料、子午線輪胎外胎等產品增幅30%以上,其中,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工業機器人等增速超過50%。

工業運行平穩。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167.6億元,增長6.2%;利潤總額719.7億元,增長4.9%;利稅總額1115.2億元,增長5.8%;全年產品銷售率98.5%。前100名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91.5億元,增長3.5%,占全市收入的37.1%;實現利潤總額245.3億元,下降2.5%;實現利稅總額364.2億元,下降1.4%。新興產業發展良好。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59.9億元、315.6億元和329.1億元,增長9.2%、13.6%和12.7%;分別實現利潤總額53.5億元、15.4億元和25.1億元,增長8.4%、12.4%和21.2%;分別實現利稅總額76億元、23.3億元和40.6億元,增長10.9%、13.9%和28.6%。

固定投資

城市簡介----濰坊

風箏之都

2017年,濰坊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12.9億元,比2011年增長22.3%。3979個投資施工項目中總投資過1000萬元的項目3899個,占總數的98%。按產業分類分,一產投資完成117.8億元,增長18.1%;二產投資完成1178億元,增長22.1%;三產投資完成1717.2億元,增長22.8%。按區域分,城鎮投資完成2391.0億元,增長21.0%;農村投資完成621.9億元,增長27.9%。

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4516.7億元,增長13.9%。5900個投資施工項目中總投資過1000萬元的項目5830個,占總數的98.8%。其中,第一產業投資131.7億元,增長21.7%;第二產業投資2442.8億元,增長21.1%;第三產業投資1942.2億元,增長5.3%。其中,民間投資4052.2億元,增長13.6%,占固定資產投資的89.7%;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51億元,增長10%。工業投入力度加大。完成工業投資2404.4億元,增長19.7%,全市2867個工業在建項目中有2014個項目建成投產,計劃投資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045個,其中過億元項目682個,完成投資1200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26.6%。

房地產開發投資小幅回升。房地產開發投資467.9億元,增長4%,其中住宅投資356.1億元,增長10.5%。商品房銷售面積844.5萬平方米,增長9.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756.7萬平方米,增長9.8%。商品房銷售額380.8億元,增長17%,其中住宅銷售額329.7億元,增長19.4%。

其他

2017年,濰坊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1.6億元,比2016年增長15%。

2017年完成進出口總額149.8億美元,同比增長6.3%。

2017年完成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1.9億美元,增長30.6%。

2017年濰坊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06.1億元,增長20.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居第3位。

2017年年末,濰坊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4437.8億元,比年初增加688.9億元,增長18.4%。

2017年,駐濰市級保險機構由2016年的52家增加到58家,縣市區保險機構由2016年的241家增加到311家。濰坊市實現保費收入94.7億元,同比增長5.6%,各項賠給付27.4億元,增長16.2%。

2018年,國內消費品市場增勢平穩。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77.5億元,增長10.6%。按城鄉屬性分,城鎮零售額實現1549.3億元,增長9.3%;鄉村零售額實現728.2億元,增長13.3%。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2061.1億元,增長10.3%;餐飲收入216.4億元,增長13.4%。

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全市進出口總額189.3億美元,增長6.5%。其中,出口130億美元,增長5.4%,進口59.4億美元,增長8.8%。骨干企業拉動作用強勁。全市40家重點出口企業出口50.3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38.8%,40家重點進口企業進口45億美元,占全市進口總額的75.8%。新興市場貿易增長迅速。對南非、印尼、越南、俄羅斯、阿聯酋進出口額分別增長62.8%、57%、28.4%、23%、19.8%。

社會事業

教育

城市簡介----濰坊

2017年年末共有普通高校13所,在校學生12.6萬人;中等職業學校33所,在校學生12.6萬人;普 通高中52所,在校學生19.5萬人;初中274所,在校學生26.8萬人;小學868所,在校學生57萬人;幼兒園1751所,在園幼兒21.7萬人。

2018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4所,在校學生15.7萬人;中等職業學校34所,在校學生9.4萬人;普通高中54所,在校學生18萬人;初中265所,在校學生25.2萬人;小學818所,在校學生59.2萬人;幼兒園1712所,在園幼兒22.2萬人。全市12個縣市區通過國務院組織的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檢查驗收。實施市區中小學建設提升工程,投資14.5億元,開工建設中小學校37所,其中15所建成投入使用。投資4.7億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68所,完成建設面積23.9萬平方米,新增學位2.4萬個。國家教改辦將我市教育綜合改革經驗向全國印發推廣。我市被中央文明委表彰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城市”。

高校本科專科專科濰坊學院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山東六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之一)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青州)濰坊醫學院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濰坊技師學院青島科技大學(高密校區)山東經貿職業學院濰坊技師學院諸城分院濰坊科技學院濰坊職業學院濰坊市技師學院高密分院山東師范大學歷山學院(青州)山東海事職業學院濰坊市技師學院昌邑分院

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濰坊技師學院昌樂分院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山東工業技師學院

濰坊工商職業學院山東民族技師學院(青州)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 (青州)濰柴職業學院

醫療衛生

2017年年末,濰坊市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834家,衛生技術人員75937人,

其中醫生31654人,注冊護士32091人。新農合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濰坊市農民參合率達到99.98%,累計籌集資金21.5億元,報銷1865.5萬人次。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建設項目44項,中央和省補助4486萬元。組建醫療聯合體27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經費標準由25元提高到30元。

2018年,深化醫改工作進展順利。我市2家醫院入選“國家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第1階段縣級醫院”名單。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由35元提高至40元。全市27家助產醫療機構創建為國家級愛嬰醫院。濰坊市人民醫院創建為全省7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之一。濰坊市婦幼保健院獲“全國百家優秀愛嬰醫院”稱號。建成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81處,開通12條心理援助熱線。中醫藥體系不斷完善,建成“國醫堂”等“三堂一室”134處,濰坊市全域及5個縣市區創建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文化事業

濰坊市11個公共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二級以上館,22個鎮建成標準化圖書館。對1000個農家書屋進行了數字化升級,建成24家縣級城市數字化影院。市級非遺傳習所50個、非遺傳承示范基地10個、非遺傳承教育基地6個,規劃建設16個非遺展示廳和博物館;省級非遺項目名錄20個,有7個縣(鎮)被評為“山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濰坊國際風箏節:濰坊是風箏的發祥地。1984年4月1日,在美國友人大衛·切克列的幫助和山東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首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拉開帷幕。1988年4月1日,第五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召開主席團會議。會上與會代表一致通過,確定濰坊市為“世界風箏都”。1989年第六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期間,成立了由意大利、美國、英國等16個國家和地區風箏組織參加的“國際風箏聯合會”,并決定把總部設在濰坊。風箏節開幕時間從2012年開始調整為每年4月第三周周六。自1984年至2015年已成功舉辦三十二屆。

城市簡介----濰坊

2016年,第33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定于4月16日在濱海區開幕。

濰坊杯”U18國際足球錦標賽由中國足協和濰坊市共同主辦。自2006年起每年舉辦一屆,是亞洲地區唯一常年舉辦連續性最強的青少年傳統賽事。

中國濰坊濱海國際風箏沖浪邀請賽:中國濰坊濱海國際風箏沖浪邀請賽(2011年改為公開賽)是目前世界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風箏沖浪頂級賽事。

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簡稱“菜博會)創辦于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商務部、科學技術部等部委與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每年4月20日-5月20日在山東壽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園定期舉辦。菜博會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正式批準的年度例會,是國內唯一的國際性蔬菜專業展會。

中國(青州)花卉博覽交易會:青州花卉博覽會是國內著名的花卉展會之一,從2001年開始到今已成功舉辦了九屆。展會的主題是“科學發展、花卉與旅游”。2010年9月26日,第十屆中國(青州)花卉博覽交易會中國北方花卉交易中心開幕。

中國(昌邑)北方綠化苗木博覽會:昌邑綠博會為中國(昌邑)北方綠化苗木博覽會,是中國北方綠化苗木及園林行業全面展示最新發展成果。每年九月舉行。

中國(高密)紅高粱文化節:中國(高密)紅高粱文化節是由濰坊市委宣傳部、高密市政府舉辦。2010年創立。

中國畫都-山東濰坊:2013年4月21日,由中國畫學會、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省委宣傳部、濰坊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畫節·中國(濰坊)第六屆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在山東濰坊魯臺會展中心開幕。開幕式上,中國畫學會向濰坊市授“中國畫都·山東濰坊”牌匾。

體育事業

在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項目中,濰坊市奪得12枚金牌、17枚銀牌和7枚銅牌。參加2013年省錦標賽和冠軍賽,獲得金牌227.5枚、銀牌117枚、銅牌119枚。成功舉辦第21屆中日韓青少年運動會、“希望杯”國際青少年足球聯賽、“濰坊杯”國際青年足球邀請賽和中國·濱海風箏沖浪等大型賽事,“希望杯”國際青少年足球聯賽被評為“2013年度中國城市十大體育營銷案例”。承辦了全國青少年田徑(16-17)錦標賽、全國軟式網球錦標賽、省網球聯賽和橄欖球冠軍賽等賽事。

2015年,成功舉辦了“濰坊杯”國際青年足球邀請賽(女子組),“濰坊杯”上升為國家級比賽。組隊參加了全國第一屆青年運動會并取得2金4銅的優異成績,其中,濰坊男排奪冠實現歷史性突破。組織922名運動員參加了2015年山東省錦標賽26個大項的比賽,取得115金59銀63銅的優異成績。群眾體育蓬勃發展,開展群眾健身活動700余項,直接參與群眾20萬人,完成體質監測6000人,建成群民健身工程1384處。

社會保障

2018年,濰坊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6%,漲幅比上年回落0.1個百分點。

濰坊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6元,比上年增長10.0%;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7482元,增長8.6%,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為30.3%。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4.7平方米。農民人均純收入13273元,增長12.5%;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556元,增長14.3%,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為29.3%。農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積38.2平方米。

實現城鄉就業24.9萬人,其中城鎮新增就業12.5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24.9%,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4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23.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98%。

新增養老床位9600張,爭取726畝省級養老機構建設用地指標。中心城區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以上。

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60元,增長8.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9325元,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41.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0元,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099元,增長12.4%。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41平方米。

企業五項社會保險擴面凈增19.2萬人,社保基金總收入236億元。全市34.2萬名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月人均增長261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85元。調整完善醫療保險政策,門診特殊慢性病病種增加到72種,降低居民醫保一級醫院住院起付標準,全市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共4240人次。

全市城市低保平均標準達到每人每月491元,農村低保平均標準達到每人每年3400元。建設了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服務平臺,醫療救助比例提高到70%。投資2.9億元,改造提升146個社區服務設施,培訓社區工作人員4147人次。

2018年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8%,提高2.23個百分點。農村社區建設取得突破。累計建成農村新型社區200個,50萬農村居民實現生活社區化。

交通

  • 航空

濰坊民航機場1993年7月開始修建,1995年6月建成,1995年12月11日,經國務院、中央軍委118號文件批準為軍民合用機場,1996年1月14日通過國家民航總局正式驗收,同年4月4日正式通航。濰坊機場飛行區為民航4D級,機場總建筑面積19182平方米,總投資2.49億元人民幣。可滿足高峰小時150人次,年吞吐量32萬人次的需要。2003年12月18日濰坊市政府和海航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2004年4月19日,重組改制后的濰坊南苑機場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 濰坊機場現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沈陽、寧波、哈爾濱、深圳大連等客運航線 ,杭州、深圳、泉州、無錫等貨運航線。濰坊機場還是全國四大航空郵件處理中心之一。[4]

2018年,航空運輸完成客運量46.5萬人次,增長18%,貨郵吞吐量2.1萬噸,增長1.4%。

  • 鐵路

客運站:濰坊站:位于濰坊市濰城區和平路1號,現為一等站。

貨運站:濰坊東站、濰坊西站、黃旗堡站、大家洼站、坊子站。

境內主要鐵路線:膠濟鐵路、膠濟客運專線、大萊龍鐵路、德大鐵路、膠新鐵路、益羊鐵路、青臨鐵路。

  • 海運

濰坊港:位于萊州灣底部,白浪河河口以西,始建于1985年,1996年10月批準為國家二類開放口岸,2009年4月17日通過國家一類口岸開放驗收,并于7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濰坊港現有3000-5000噸級泊位7個,工程船碼頭2個,新建的3x1萬噸級泊位將于年底完工并投入試運營,3x2萬噸級泊位已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年中完成。現有錨地兩處,分別為3#錨地、危險品錨地。2006年、2007年、2008年港口吞吐量分別為562萬噸、850萬噸、1001.6萬噸,2009年上半年完成501萬噸。出口貨物主要有散鹽、純堿、焦炭、燃料油、石油焦、液堿(氫氧化鈉溶液)等,進口貨物主要有燃料油、陶土、煤炭、鋁釩土等,其中散鹽和燃料油為主要貨物。

2012年6月28日,濰坊港(中港區)萬噸級碼頭工程通過竣工驗收。日前,濰坊港(中港區)萬噸級碼頭工程竣工驗收委員會核定該碼頭工程已按批準的建設規模和主要建設內容建成。濰坊港(中港區)萬噸級碼頭工程具備竣工驗收條件,同意通過竣工驗收。根據相關規定,該碼頭自竣工驗收之日起投入使用。

2017年,濰坊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017.6萬噸,增長15.9%。

  • 公路

國道:G309、G206

高速公路:G20青銀高速公路、G18榮烏高速公路、G25長深高速公路、G22青蘭高速公路、S16榮濰高速公路、S21新濰高速公路、濰日高速公路(建設中)

汽車站:濰坊汽車總站、濰坊聯運客運總站、濰坊汽車北站、濰坊汽車東站、濰坊汽車南站

2018年,公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56.3億元。

全市公路通車里程26269.1公里,公路密度162.7公里/百平方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4459公里。全市營業性機動車輛95889輛,其中線路客車(含旅游)2768輛,載貨汽車88219輛,出租車4902輛。濰坊港“一主兩副”港區分布格局基本形成,生產性泊位29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8個,港口總通過能力1788萬噸。

全市道路運輸完成客運量7067萬人次,下降5%,旅客周轉量49億人公里,增長1%;完成公路貨運量2.3億噸,增長4.2%,貨物周轉量490.2億噸公里,增長0.5%。水上運輸完成貨運量1475.3萬噸,增長5.2%,貨物周轉量106.3億噸公里,增長5.1%。

  • 規劃發展

高鐵濰坊北站初步選址于我市城區東北部,站場在濰縣路以東、北外環以北約4公里,占地約1200X250米。濰坊至煙臺城際線路在此場站向東引出,濟青高鐵、市區軌道交通1號線以及意向規劃的濰坊至日照城際鐵路、濰坊-濱海-東營城際鐵路、濰坊市區至濱海輕軌在此交匯,將形成我市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提升我市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帶動城區東北部發展。

高鐵濰坊北站承擔濰坊及周邊縣市與國內其他省市聯系的功能,現有的膠濟客專濰坊站將作為城際鐵路和普通鐵路的停靠站,主要服務于省內城市間客流。

規劃高鐵站與現濰坊站之間通過軌道1號線聯通。

現濰坊站與新機場通過軌道1號線換乘軌道3號線聯通,遠期可開行直達車輛。

規劃高鐵站和新機場通過軌道1號線換乘軌道3號線聯通,遠期可開行直達車輛,也可通過濰坊至濱州的城際鐵路聯通。

現濰坊站與規劃的城際東站通過軌道交通2號線連通,遠期向東通達峽山站。

風景名勝

濰坊市A級旅游景區發展到65家,列山東省第1位,其中沂山風景區在2013年12月25日正式晉升為國家5A級景區;另外國家4A級旅游景區17家,列山東省第2位。2013年全年,濰坊市共接待境內外游客4735.2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41.0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26%和14.70%。

2018年,全市A級旅游景區達到91家,其中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23家;星級飯店58家,其中五星級飯店3家,四星級飯店19家;旅行社150家。全市共接待境內外游客5611.5萬人次,增長8%;旅游總收入559.4億元,增長12%。

2018年,全市共接待境內外游客5611.5萬人次,增長8%;旅游總收入559.4億元,增長12%。截至2015年底,全市A級旅游景區91家,其中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23家;星級飯店58家,其中五星級飯店3家,四星級飯店19家;旅行社150家,其中出境組團社11家。

景點

青州范公亭浮煙山濰坊金寶民俗游樂園富華游樂園金寶樂園(AAAA級)濰坊人民公園老龍灣風景區沂山風景區(AAAAA級)青云山民俗游樂園沂山(AAAAA級)青州市博物館青州偶園張面河庵上石坊安丘石家莊民俗村青州井塘古村青州昭德古街青州云門山濰坊風箏博物館十笏園青州駝山萬印樓青州云門山風景區安丘漢畫像石墓石門坊青州仰天山諸城恐龍博物館(AAAA級)龍云澗風景區青州古城諸城常山文化博物館(AAAA級)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AAAA級)昌邑綠博園(AAAA級)諸城濰河公園(AAAA級)白浪綠洲濕地公園(AAAA級)昌樂中國寶石城(AAAA級)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AAAA級)青州彌河生態觀光園(AAAA級)青州仰天山國家森林公園(AAAA級)青州云駝風景區(AAAA級)濰坊安丘青云山民俗游樂園(AAAA級)安丘市景芝酒文化博物館(AAAA級)青州泰和山景區(AAAA級)

青州藍溪谷青州遙遠村莊

安丘齊魯酒地(AAAA級)

歷史文化

民俗風情

撲灰年畫:起源于明初。它的制作式打好腹稿以后,藝人用柳木炭條起線稿,再用畫紙在線稿上撲抹復印,一稿可撲數張,因有這一招,便又“撲灰”之名。撲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繪,經“大涮狂涂”、“細心巧畫”,“描子勾拉”、“粉臉”、“涮手”、“賦彩”、“開眉眼”、“勾線”、“涮花”、“磕鹽菜花”、“描金”、“涂明油”一整套工序,才能畫出一張漂亮的畫來。

高密剪紙:明代洪武年間大批移民,帶來外地剪紙,主客融合,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高密剪紙的風格。一是塊與線形成黑白灰色調,相互襯托,對比強烈,并富有韻律感。二是紙條挺拔,渾厚粗獷,富有濃重的金石意味。三是以精巧的構思見長。

臨朐奇石仿古銅器楊家埠木版年畫撲灰年畫青州云門山風俗風箏王青州蜜桃安丘櫻桃高密剪紙打秋千安丘綠豆糕青州銀瓜聶家莊泥玩具臨朐鐵花風箏博物館國際風箏會安丘蜜桃安丘大姜桃俗青州北城村滿族習俗

特產

特色小吃

青州全蝎雞鴨和樂紅扒羊頭濰城火燒東方琵琶鴨濰城燒餅綠豆糕馬宋餅臨朐全羊宴朝天鍋芝畔燒肉濰縣蘿卜青州蜜桃青州藍溪谷藍莓

友好城市

日本日向市

日本八街市

德國巴伐利亞州弗賴辛地區

美國沃特福德市

法國迪耶普市

日本東村山市

澳大利亞加拿大灣市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東吉

匈牙利沃什州

意大利阿斯弟省

韓國安養市

韓國河南市

普斯蘭市

約旦王國克拉克市

俄羅斯奧廖爾市

美國普羅布韋市

美國帕柏羅市

美國奧克蘭市

美國愛滿地市

著名人物

馮惟敏張擇端[5]王統照王壽彭管寧曹鴻勛公治長趙秉忠

賈思勰趙明誠李清照諸葛豐王盡美劉統勛韓熙載代煜龍鄭板橋范仲淹王之翰莫言唐瑾鄭玄王曾王樂義杜俊澤王太利徐增平趙圓瑗安悅溪

城市榮譽

中國人居環境獎水環境治理優秀范例城市

國家節水型城市

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

“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城市

2008年中國最具創新力城市50強

2009年中國十大最具創新力城市

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

2018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

2017中國十大最具投資潛力城市

2016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

2018年全國園林城市

2016年中國人居環境獎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2018全國文明城市

旅游攻略

景點概況

簡介

濰坊市,舊稱濰縣,是齊魯大地人文與自然的搖籃,宛如山東半島上的一顆綠寶石,是北方的“江北小蘇州”,白浪河穿城而過,有“東方死海”之稱的東方不沉湖深受游客的喜愛,愛書、漂浮,去大觀園感受當地的民風民俗,在濰坊富華游樂園尋上一把刺激,最后游覽下白浪綠洲濕地公園、浮煙山森林公園和萬印樓、郭味蕖美術紀念館等人文景觀。

最佳旅行時間

春季最佳。每年4月下旬是濰坊國際風箏節

建議游玩天數

當地氣候

北溫帶季風區

語言

濰坊話、膠遼官話、冀魯官話

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此條信息!
發布評論:
評論內容:
驗證碼:
點擊更換圖片
看不清?換一張
13305361563
  • Q Q: 2623470208
  • 微信: wfjiazhengwang
微信公眾號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5 “濰坊信息網”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濰坊信息網  |  
網頁內的所有信息均為用戶自由發布,交易時請注意識別信息的虛假,交易風險自負!網站內容如有侵犯您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舉報信息、刪除信息聯系客服
ICP證:魯ICP備18047530號  

魯公網安備 37070202000292號